分類 市場研究 下的文章

有一種觀點認為,人生的選擇可以簡化為一連串微小偏差的積累。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,即便只是以 51% 對 49% 的傾向做出判斷,長遠看來,也可能造成天差地遠的結果。這樣的偏差,一開始微不足道,卻會隨著時間與複利效應逐步放大,最終構成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跡。

某些人早早意識到這種現象的存在,便會對身邊人的選擇格外關注。他們並非出於控制慾,也不是單純的雞婆心理,而是源自一種理解——如果一個人能在某個關鍵節點,第一次做出那個「剛好多出 2% 判斷力」的決策,後續的學習曲線與成長速度會突然變得陡峭,因為體會過「進步」的正向回饋,自我驅動便會隨之展開。

然而這種理解,往往無法輕易轉譯給還沒走過這段旅程的人。旁人看來,那些試圖解釋、建議、拉一把的行為,可能被誤認為是干涉、強加,甚至是多此一舉。畢竟,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,而非被他人指出來的。

在少數情況下,有些人確實走過了那段 49% 到 51% 的門檻,並進入了自我成長的循環;也有些人,即使一度站在高點,卻又因其他變因而跌回原點。對理解「選擇複利」機制的人而言,這些故事既是鼓舞,也是提醒:意圖協助的行動,需建立在尊重他人選擇的前提下,否則便失去了原初的善意意圖。

或許,有時候最理想的介入,是讓自己成為一個選項——安靜地存在,不推不拉,僅在關鍵時刻讓對方知道「這條路也可以走」,然後把選擇權交還給他。

前幾天OKX與幣安同時上架了 NOTUSDT 交易對
開盤的同時兩著出現了顯著的價差
由此圖可見幣安最高達到 0.014 但 OKX 僅達到 0.0099
當下幣安的成交數量為OKX的兩倍左右, 結果為幣安溢價過高最終價格朝向OKX收斂

推測可能的情況是如下(不一定準確)
1.因幣安平均成交量比較大 搞不清楚實際價格的人也會比較多
=> 導致商品被用錯誤的價格持續交易
2.由於當下幣安並沒有開放永續合約, 僅有開放現貨交易
=> 導致沒有比較簡單的方式讓價格回到正確區間, 必須有這個代幣才能掛賣
3.此時過大的價差會吸引市場上的搬磚機器人進場, 將代幣從OKX搬移去幣安掛賣
=> 不斷增大的賣壓將價格不斷往下推動, 直到恢復正常區間

幣安
BinanceNOT.png

OKX
OKX.NOTpng.png